國企改革
來源: 日期:2015-02-07 1、國企改革逐步落實:112戶央企或重組為30到50戶來源: 經濟參考報 時間:2015-01-05 國企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列入加快推進改革開放的重點內容。這也意味著2015年將進入國企改革實施階段,特別是醞釀兩年之久的國企改革方案將在2015年出臺,國企改革由此進入“落實年”。 2015年,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也逐步明晰:“加減乘除”調結構,建立“三項清單”和“四個一批”,以分類、混合所有制以及“四項試點”改革為重點加速推進。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從國資委負責牽頭的改革任務來看,有三項改革舉措已經國資委審議,包括央企功能界定分類、布局結構調整以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三項清單”和“四個一批”的表述,表明分類改革的思路已經清晰,也發出大規模重組的信號。 “2015年,在分類改革完成的基礎上,企業必然會迎來大分化、大調整、大改組的過程。”李錦表示,由國資委監管的112戶央企可能會重組為30到50戶左右。 李錦指出,國有企業大規模重組有四條路徑:一是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之間進行重組,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二是全面推進“混合所有制”,列出負面清單,面向市場公開出售國有資產,除了涉及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或者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等自然壟斷性領域外,其他領域逐步退出或重組;三是企業集團內部的結構調整,逐步剝離非核心業務,放開一些下游領域;四是合資重組和跨國并購,實現企業在全球配置資源。 給國有企業賦予更多企業主體應有的權利,成為圍繞2015年國企改革的主旋律。而在近期舉行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張毅在定調2015國資改革路線時稱,國資委將帶頭進行自我改革,把該給企業行使的權力都放給企業,把不該企業負擔的包袱都卸下來,切實增強企業作為獨立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競爭力。而在下一步國企改革過程中,要重點規范國有資產評佑,完善國有資產定價機制,嚴格操作流程,確保公開透明,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2、國資委敲定2015年7大改革任務來源: 徽商集團網 時間:2014-12-29 國資委敲定2015年七大改革任務 優先鼓勵通過IPO方式進行“混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國有企業發展的新動力要靠改革來激活。從國資委職責來看,明年國有企業改革有七大任務。”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12月27日在首屆國企改革發展前沿論壇上指出。 楚序平表示,一是要深入做好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工作;二是要穩妥、規范、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四是要積極推進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五是要加快推進“四項改革”試點;六是要穩妥推進薪酬制度改革;七是要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與此同時,近期多位國資系統研究者向《證券日報》證實,2015年國資國企改革將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一位研究者稱,“2014年年末國資委召開的兩次會議基本完成了對2015年國資國企改革的工作部署。” 12月16日,國資委主任、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張毅主持召開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六次全體會議,此次會議審議了《國資委貫徹實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相關重要舉措分工方案》和《國資委牽頭的3項改革舉措2015年工作要點建議》。緊隨其后,12月22日至23日為期兩天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提出“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穩妥、規范、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推進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鼓勵通過IPO推進混改 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張毅指出,2015年將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將企業授權一批、下放一批、收縮一批、移交一批,把該企業行使的權力都放給企業,把不該企業負擔的包袱都卸下來。 對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張毅表示,要穩妥、規范、有序發展,堅持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防止大轟大鳴,防止“一混了之”。 “2015年,亟待研究混合所有制的政策細節。我們前一段時間考察淡馬錫公司所屬企業,其股權結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許多改革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楚序平表示。 據楚序平介紹,目前,淡馬錫公司以控股方式管理著23家國聯企業,其中14家為獨資公司、7家上市公司和2家有限責任公司。新西蘭政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政府明確規定:政府保留對企業的控制權,保留至少51%的股份,不允許出現基石投資者(即除新西蘭政府外,禁止任何單一投資者持有超過10%的股份);新西蘭公民與機構享有優先購買權,新西蘭公民與機構持有的股份(包括政府股份)不得低于85%;國有股份出售必須通過IPO上市發行,禁止協議出售;國有股權減持收益用于發展新產業或購買新資產等經驗值得借鑒。 “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必須搞好頂層設計和操作細節安排。”楚序平表示,同時需要高度重視幾個問題,一是中央企業總部最好保持國有獨資,對絕大多數重要國有企業,政府要保留51%以上控制權;二是混合所有制優先考慮包括社?;?、保險基金等公眾基金,優先中國投資者;三是搞混合制出售的國有股權收入,必須用于發展國有經濟的新投入,不能吃光分凈;四是混合所有制要一企一策,不刮風、不搞倒計時、不搞運動,防止犯顛覆性錯誤;五是混合所有制操作,優先鼓勵IPO上市發行進行混合,必須進場交易、競價交易,禁止協議出售。 “目前,改革的關鍵在細節,細節決定成敗。規范國有資產評估,完善國有資產定價機制,嚴格操作流程,確保公開透明,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亟需研究員工持股政策細節,選擇部分企業進行試點,在總結經驗基礎上穩妥有序開展。”楚序平稱。 系列方案明年揭開面紗 2014年,除了國資委牽頭醞釀的多項國企改革方案外,地方版的國企改革已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現階段已有超過20個省市地區發布國企改革方案。 央企層面,2014年7月份,國資委在中央企業啟動了“四項改革”試點,包括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張毅提出,2015年要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對不同類別國有企業,明確主要特點、發展目標、改革方向,分類推進改革調整,加強分類監管、分類考核。 “明年最先加速推進的是界定國有企業功能,推進分類工作,為改革打下基礎。”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 據記者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國資委專門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截至目前,國資委已經召開了16次全體會議和6次專題會議,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重大問題進行研究。 此前,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透露,頂層設計方案會以“1+N”的形式出臺。“牽扯國企改革的大小文件總數一共有30多個,主要的是‘1+N’文件形式,1個是主要文件,N個是配套文件,大約有10個。” 據新華社消息,近期成立的國企改革調研組和國資委、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進行了多次討論研究,目前對于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已基本達成共識,最早有望于2015年年初出臺。 3、國資委規劃2015年國企改革“五步走” 2014-12-22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國務院國資委一年一度的“重頭會”——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22日在北京召開。針對普遍關注的國企改革問題,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表示,2015年各級國資委和中央企業需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提高改革方案質量,抓好改革措施落地。 對于國企改革,張毅提出五點具體措施。 一是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對不同類別國有企業,明確主要特點、發展目標、改革方向,分類推進改革調整,加強分類監管、分類考核。 二是穩妥、規范、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堅持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防止大轟大嗡,防止“一混了之”。 張毅強調,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問題上,需規范國有資產評估,完善國有資產定價機制,保公開透明,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規范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選擇部分企業進行試點,在總結經驗基礎上穩妥有序開展。 三是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即不斷規范董事會建設、著眼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提高企業運營透明度,努力打造“陽光國企”。 四是積極推進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要加快完善相關政策,多渠道籌措資金,務求實效。積極做好“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和國有企業棚戶區改造工作。 五是加快推進“四項改革”試點。各試點企業要在體制機制創新上狠下功夫,并及時總結推廣成熟經驗和有效做法,以點帶面加快推進改革。 “猛一看這些都是老問題,其實細節上還是有一些變化的。”國資委新聞中心首席專家李錦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會議在混合所有制以及董事會建設的提法上都有新亮點。 李錦認為,國資委在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更加細化的同時,提出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共三個清單,有助于劃清國資委、中央企業以及社會的責任,更好地發展混合所有制。 此外,在薪酬制度改革方面,張毅強調,在組織實施中要注意把握工作的重點對象。他特別指出,本次薪酬制度改革重點對象是中央和國資委管理的領導班子成員。中央企業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國有企業內部職工的薪酬分配,要依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由企業自主決定。 李錦認為,國家任命與市場選聘的央企高管采用不同的薪酬體制更加符合本次國企改革的要求,也有助于政企分開。“盡管沒有點明,但強調薪酬改革對象是企業的領導班子成員也有意與企業員工區別開來。” 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張毅稱,要注重把該企業行使的權力都放給企業,“把不該企業負擔的包袱都卸下來”,國資監管部門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國資委監管工作的改革不應是動其皮毛的修修補補,而必須是動其筋骨的大刀闊斧,有些方面甚至要脫胎換骨。”張毅在會議上表示。 央企2015年需全力以赴保增長 張毅是在此間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作上述表態的。他提出,央企2015年的經濟增長要與全國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與中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相適應,效益增長力爭高于2014年。 張毅指出,保增長首先要注重提高經營績效。他表示,中央企業要進一步調整經營策略,優化營銷網絡,適應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的發展趨勢,創新商業模式,積極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 此外,要做好降本節支工作。張毅表示,中央企業要用精益管理方法,深入開展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費用管理,通過創新機制、優化流程、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技術等方式進一步壓降成本費用,大力壓縮非生產性支出,努力提高綜合成本利潤率。 針對虧損企業,張毅稱,需認真分析研究虧損原因,一企一策、一品一策,制定整治措施,盡早堵住出血點。對低效無效、長期虧損、不屬于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發展的不良資產,要果斷進行“關停并轉”。重組整合內部資源,清理不必要的參股公司和殼公司。 在管控方面,張毅強調,需加強風險管控,加大清欠力度,加強投資管理,加大對融資性貿易、金融衍生業務、擔保、債務、墊資建設等風險的管控,完善風險防范與化解措施。 據了解,在2013年底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張毅對央企的要求是實現經濟平穩增長,“保增長”的要求在2014年中央企業第一季度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數據出爐后被提出,并要求央企利潤增長10%以上。 張毅稱,提出2015年全力以赴保增長的要求是基于國家經濟大局以及國有企業在社會的形象兩點考慮。他坦言,未來一年的發展環境和經濟形勢并不樂觀,央企需要發揚特別能戰斗的精神,以積極進取的心態,力爭經濟效益高于今年。